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

Time to review,2011

每年的12月尾,我均會把自己的整個年度回放數次,為這篇年終文作好準備。而這是我的第三篇,寫時沒有第一次那麼難下筆,但也沒第二次那麼激動。
~
2010年相比,2011年是相對平淡的一年:缺了一場熱血的比賽、少了兩次難忘的交流團、沒有了那從中學升至大學的衝擊。2011年,驟眼看來也許沒什麼可記下的。但當我用心感受這一年的一切,卻覺得這一年比過往的每一年,也來得更豐富。
~~~~~
2011 年,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部長篇小說,可分為上中下三集。如果要為上集命名,也許我會題上四個字:「快樂人生」。
還記得在Year 1 結束的一瞬間,我曾經說過一句:「Year 1 是我整個人生之中,最快樂的一年。」也許無憂無慮,就是我當時心中最真實的寫照。雖然我早些年也有打網誌,但2011初那段隨心的日子,讓我有了心思去想人生的問題,也有心情與時間跟每一位分享。在那段可愛的日子之中,我最愛的活動就是在中大各處走走,感受一下這在城市中的綠洲。
~
至於為什麼在那個時候我會開始寫文?我還記得我是一次在團契內的電影分享後立志的。「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三個月,你會做什麼?」我答:「寫下文章,把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與價值觀留下來。」沒多久之後,我趁著考試期的空檔,把一篇篇文章寫下來。我知道我的用詞並不優美,但我始終相信,憑我的真誠是可以感動讀者的。
~
在四月中的某一天,我忽然醒覺,我的假期其實很漫長,能夠做的事其實很多。所以我便開始著手籌劃「與朋友對話」這個計劃。最初,我以為我會檸檬淹沒,因為出席一對一的約會,是需要勇氣的。對於雙方來說,這也是一場賭博,所賭的是「兩個人之間,能不能自然地相處最少四個小時?」大家會不會沒話聊,或是感到無事可做?
~
在準備的時候,我心中最重要的目標,是純粹想看看這世界,聽聽別人的心底話。但四至五月所發生的一大一小「友誼上的意外」,卻令我在整個計劃之中多加了些問題:「到底,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朋友?為朋友盡力之界線又應該在那兒?
~~~~~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帶著這些疑問,我進入了2011年的第二階段:「從探索到投入
59日至911日,這段4個月的時光,我其實一直在探索自己。在與朋友的相聚之中,我嘗試去暸解別人、理解這個世界,還有的就是認識自己。也許是因為我認為將來會一天比一天的忙,未必會有機會再與友暢談,所以我特別珍視每一次的相聚。大約7成的約會算是十分成功,聽到真誠的笑聲、享受過交心的傾吐與感受過那種真正無慮的相處。幸好,在邀約之中,只有一位拒絕了我,而應約者,也樂於打開心窗。在約會過後與這些朋友的友誼是鞏固了;而我同時也發現,即使彼此是夾得來的,但他們的想法、思考方法卻大相逕庭。我能下的總結是:「友誼的確存在無限的可能性」。
~
7月尾的普查期,也許是19年多來最熱血的時光。我決定了做一個傻人,並以做一個centre 最傻的傻人為目標。在這個社會,我很清楚投入,盡每一點每一滴的力量去做事,是一種會被鄙視的行為。但如果在這不影響將來工作的場合下也不做一回傻人,我覺得我並沒有青春過。同時幸運的是,最後我也與幾位Census-mate 交了朋友。就是因為我常跨區走,才能看到、聽到這麼多。
~
另一方面,在4月的時候,其實我下了一個決定,就是成為了崇基團契的職員。在那個時候,其實我並不認為這對我的人生會有怎樣的影響,而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。也許是延續了Census 那時的熱血,我決定要辦好一個ODay。也許最後那ODay 不算是「非常屬靈」,但最少我覺得,我達到了「誘發新生思考」的方向。再一次以120% 的熱誠投入一件事,也許這行為本身就是最美好的。到今天為止,作為文書的我,仍然堅持認真寫好每一份會議紀錄,作一份歷史的證據。這紀錄要忠實地反映我們嘗試過了什麼,為什麼失敗;又是怎樣成功的。如果來年的職員會希望更上一層樓,我希望我所留下的,是一個堅固的基礎。
~~~~~
本來,我認為2011年的下集只會是上集的一個複製品,但我卻完全錯了。這下集,是一次「迷失與尋回之旅」。
~
崇基團契這個群體,有時的確令我有點又愛又恨,甚至可說是愛恨交纏。我愛的是它的溫暖、弟兄姊妹相交的那種互相扶持。每次煮飯仔,也是我們青春過的最好證明。但當大家也嘗試以心相交時,也難免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困擾與問題,處理這一切,需要的還是心力。我有時會迷失、會跌倒,但幸好每次也有人把我扶起。
***
我一直有一個自我監察的Excel,把自己所學習的科目與職位全部記下來,然後每星期看一次,評估自己的表現是好()、中等還是壞()。最初3周,我的Excel 還是綠海一片,但從第4周開始,我好像漸漸地跟不上,亮起了一盞盞黃燈。我告訴自己:「我要把進度追回!」但持續的雜務與惰性卻拖著我的後腳,在Mid term 的時候,我的Excel 已經流血不止。
~
Year 1 的我,會在一科出問題時就補洞,所以那時這個Excel 對我起的是鼓勵與提醒的作用;但來到Year 2,這卻成為了一盤冷水,成為我心理上最大的阻礙。最後,考出來的成績,全都是剛好過Mean;但距離我一直給自己所設的UQ,還有一大段距離。
~
最後重新推動我的,是兩位從Year 1 就開始教我的ProfessorsAndrew AlfredAndrew 一句:「你個日搞咩來?」加上Alfred 派卷時的無聲嘆息,以及在升降機內所補的一句:「我記得你應該幾識做我d數架bor…」我就知道,我不能再這樣下去;因此,我用了一整天去在整理自己的思緒,讓自己重新得力。我相信,如果能真正全情投入地溫書,其實30小時已經綽綽有餘。因為我知道我缺的不是什麼練習,而是一種熱愛學科、投入專注的心。幸好,我的信念是對的,Final 的成績也算得上頗佳。
~
另一方面,因為Mid-term 的失利,我犯了一個錯誤:自己太博盡做Project Draft,也忽略甚或無視了別人的想法與需要。我想起了Julie 說過一句類似的話:「別以為你只要盡百二分的努力,就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你。有自信是好,你亦多數會成功;但抱著這種心態,終有一天你會狠狠地摔一跤。」最後,在3220 Project 上,這句應驗了。
~
也許就是因為這次的失敗,加上之前的積勞,在Final(亦即Eric Ho 的放鬆期)我終於爆發了前所未有的頭痛。這次頭痛雖非歷來最痛的一次,卻是史上第一次在沒感冒的情況下持續頭痛,時強時弱,至執筆之際仍未停止。這次頭痛是給了我一次前所未有的反思機會,我為此感恩;但同時,由於持續的疼痛,我有時會失去了幾分控制情緒的能力,或者有時不欲多言,在此我要向大家道歉。
~
從十多歲起,我就一直相信,當一個人在成長的時候,總免不了會有些時間出現一些成熟度的倒退。當我們開始蛻變,總會有些時候是四不象。因為舊的處事模式逐步淘汰,但新的自我還來不及填補這些空洞,因此在外人看起來,就好像處事與溝通的能力也下降了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「新的自我」終會接管這個身軀,成為一個「新造的人」。回看我這四個月的一切,似乎「成長逆行」就是我的寫照。
~
2011年的最後十多天,我又開始了新一章的「與朋友對話」,而當中有一部分是在暑假暢談過的。在新一輪的交流之中,我似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自己真正的同路人、同行者。而我2012年最大的願望,就是「與朋友並肩揚帆往目標進發」。

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倒帶


有部分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有一個古怪的習慣,就是定期會把手機的電話記下在一個大Excel內以作Backup。在每一個朋友的名字旁邊,我會寫下「我們是如何相識的」,再配上一個英文代碼。
~
每三至四個月,我均會再次開啟這個時間囊。最耗時間的並不是把新的一批數字輸入,而是回憶往事。相識久了,有時在大學見多了,甚至會忘了第一次見面的原因,當見到「2009 年的Pchan Oral Practice」、「KC Class 3E」、「UGFN1000 Y1S1」或是「Introduced by (Someone)」,我就會倒帶到當年的那個課室、那條樓梯、那間餐廳。這時,我就會重新發現,原來如果沒有緣份,我們根本不會認識。
~
那個英文代碼,是代表了大家之間有多熟。雖然看起來像是在把朋友分等,但其實我並無此意。那是我對數個月後的自己的一個提醒:在過去的幾個月之中,你與朋友之間,有因為環境的變化而變了生疏了嗎?如果有,你會願意重新與這個人交心嘛?        又或是,在短短的幾個月之中,友誼似乎突飛猛進,但這是環境使然的虛火,彼此的友誼有基礎嗎?那一個小小的字母,往往能激發我的思考,甚至行動起來,去修補一段段將逝的友誼。
~
最後,謹在此祝願我的每一位朋友,以至每一個人都不只生日快樂、聖誕快樂,而是日日快樂

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

半裸


某君曾經這樣問我:「為什麼從來沒人把我視作朋友?」
原因雖簡單卻也很殘酷:他看起來太虛假了,即使相識數年,說出的每一個字也像是在試探朋友的喜好。如果要一起hyper,他也懶得投入。給人的感覺就是做個酒肉朋友難、做個真心朋友更難。
~
在我們的心中,或者也免不了會給朋友定性:「A是可靠的、Bhyper友、C是能談心的。」雖然朋友不是工具,但如果對方給不了任何形式的快樂,在相處時只會受壓,那麼你又怎麼會願意與對方共處呢?
~
唯一的出路,就是「以誠待人」。也許我們沒法看出一個小人這次是否使詐,或者用的是什麼技倆;但一個正常人,還是能把一個「半裸的人」在人海之中認出。「半裸的人」的吸引之處,就在於你能對他有信心。
~
從來沒人會被每一個人接納,所以不論你怎樣掩飾甚或扭曲自己,也不會得到所有人的歡心。誠然,變得更真,可能會令討厭你的人變多、那種厭惡感會變得更深;但換來的,是與真正與你相合的人更深的友誼。
~
這篇文章嗅起來,確實是有點「太天真太傻」的味道。或許這並不是一種在殘酷社會中的生存之道,但卻是找尋一生知己、互暖心窩的最佳途徑。

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

膚淺,並沒有錯

「一個人所愛的類型,在心中其實早已有一個概念。」
~
在我的朋友圈之中,不少人都問過自己一條問題:「他很__,但是他很____。我到底應否接受對方?」有一群人會果斷的拒絕,而另一群人則會決定接受對方的追求,先試試看。決定了「接受」的一方,有時雖然在關係之中,卻不能停止反問自己一條問題:「我真的能接受他的『那個問題』嗎?」隨著不停的質疑,感情卻逐漸冷卻,最終會面對的,是一個瓶頸。
~
常見的,包括有「她()很醜,但是她()很溫柔。」或是「他很窮,但是他對我很好。」在開始之前,一方往往會陷入迷思:「我曾經的願望就是找一位美女,但客觀來說,她卻是一個不錯的人。而且只愛美女,也顯得很膚淺,我實在不能這樣!
~
最初的數個月,也許關係也會像真正相愛、互相吸引的情侶般,陷於熱戀之中。但熱情過後,那一條「核心問題」卻會重現於腦中,無聲地把愛意一點點地蠶食,到了某一天,你會問自己一條問題:「為什麼我要接受一個與自己理想類型差這樣遠的情人?
~
「持續的自我催眠終有一天會失效的。」
~
其實每一個人也有一個理想對象的原型,雖然有部分的條件也許會被別人甚至自己視為膚淺,但可惜的是,人是情感的動物,你不能否定它們的存在,更不能把其扭轉。的確,部分沒那麼強的願望也許還有妥協的空間,但你心中最低層、最核心的渴望卻是無法改變的
~
理性認知上,你也許會認為一個人是良好的結婚對象;在關係上,你也許知道沒人能比他/她對你更好。但如果在開始交往前,你心中一直有一個縈繞不去的問題,那麼你們就頗難與對方同行一段長路,因為心中的那小魔鬼,終有一天會起來搗亂的。
~
我並不是在說,你應該接受一個符合你心中條件(如帥、有才)的負心漢、或者一個壞脾氣的美女來到你的面前,因為這樣只會釀成另一種的悲劇。但如果你心中,真的渴望某種公認膚淺的元素,那麼你寧可做一個膚淺男或一位港女,也不要勉強自己的心去走一段路,卻未能堅持到底,在離別那刻傷盡「醉愛你的人」的心。

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

熄火


“haha no, just feel quite funny you use "thanks" after I tell you the date
Just like I have helped you to finish a questionnaire on available date :p”

i mean gives ppl feeling of being a "timeslot", shift like a lesson”

Sophy 與中同各自一小段的真心話,卻把我這一個學期的核心問題顯明了。
~
我跟他說,說我只是與他太熟。我跟她說,說我只是心情太煩。回答之後,我才驚覺:「我原來是在欺騙自己。」也許在這些事上欺騙相識多年的中同不是什麼,或許欺騙一直支持自己的Sophy也不是什麼死罪,但最大的問題是,我連自己也成功騙過了。其實,我是
~
缺了那份從心而來的動力。
~
我為什麼會忙?我並不是真的是雜務纏身。真正「亡」的,是心。我還是會辦團契的事,但從9月份那個徹底的「以人為本」,到今日的「以辦妥為宗旨」,我變了。也許我還是會聽心事,還是會給人支持,但這件事我變得有了程序,有規條不是不好,但今日我會把它當成了一件事、一個case 來辦。我還是會把朋友單獨約出來,還是會依靠我慣用的excel,但當我看著那彩色繽紛的Excel,我心中沒有了那份期盼感。半年前的我,看著那excel,我會感到從心而來的雀躍與激動;今時今日,卻有點像:我要見誰;而非我想見誰
~
Sophy,妳沒說錯,在那瞬間,我只是在想如何收集數據,在想如何處理一個數學規劃的問題。在傳短訊的一刻,我把這件事當成了「公務」來處理。這種質的改變、從根本上的變質,是從何而來?是什麼事在一個怎樣的時候把我的心搬走了?
~
我這半年常說,這年我的學業成績從Upper Q 的朋友退到Mean,是因為我懶了;也許也是因為我多了事務,多了社交。我這半年常說,我沒怎理朋友,是因為學業忙了。但這兩者沒可能同時為「真」啊。如果我的時間真的拿來了讀書,我應該在拚命;如果我真的投入社交,那麼我怎可能不是一名活躍份子?
~
更多的時間,我只是在家中把時間浪費了;我不是忙,而是心亡。「一個沒熱誠的人是注定一事無成的」,這一句我好像說過很多次。而最終,我竟也成了缺乏熱誠的一員。
~
Year 1 的一年,我每一個星期六也會回顧自己過去的一個星期,有沒有時間是浪費在我根本不愛的事物身上,我會鑑定自己過去的一個星期是否快樂地過了,各學科有沒有好好的準備。Year 2 的一年,我內省後,的確曾經在一個個excel 上打上紅色的交叉,但我始終沒正視問題。我只是在想方法下星期該如何趕deadline
~
另一件我必須公開懺悔的事,是我開始依靠同學提供的SourceYear 1 的時候,我曾經非常不屑到處問人拿Source的人;我覺得作為一個學生,最多只能每人各嘗試做一次,再把不懂的部分拿出來與人討論。這是我一直的信念,至今日未變。但我自己卻違反了這信念,所以我就如亞里士多德口中的惡人般,連自己也討厭自己,充滿懊悔,把理想中的我與行為上的我完全撕裂。雖然我仍然堅持著不懂的不抄,要逐步鑑定,如果找到錯誤就要通知「原作者」。但我當能夠做出「重度依賴Source」的行為,我就知道我心中的火已熄滅、道德底線也被拉下來了。
~
我沒法喜歡一個這樣的自己,所以心靈只有一天比一天空虛、一天比一天的寂寞。我答應了自己:「以後的每一個Sem,甚至整個人生,我也不要讓自己在活在類似的痛苦之中。
~
各位朋友,可以協助我重新點燃心中的那團火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