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

假的第三者


C3,一個我想寫了很久很久的題目;這是關於一段異性友誼的註腳。
C」其實來自Constructive 這個字;而「3」則代表,其存在也有可能被人誤會為第三者。
~
情人所擁有的異性知己,有時對感情的助益之大,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。這處所談的知己,並非那些以知己為名,行曖昧之實的歹徒,而是你情人真正信任、近乎純粹的朋友。這個C3,因為認識的年期比較長,有時甚至會直接或間接促使你們走在一起。
~
對於一個人來說,愛情總有不穩定的時候,有時有一條副線的情感通道,代他的情人想一想其性別的角度,其實甚佳。更何況有些人性格本來就愛找異性朋友傾訴心事,所以其實有「C3」,對於關係反而是利多於弊。
~
C3 有時甚至還能解除真正第三者的威脅。一個人的心事,其實不是全部能向情人傾訴的,如果有一個長期好友,能夠聆聽,那其實反而能起疏導情緒的作用。雖然說一個人對C3 的好感很少是零,但能一直做著好友而沒超越那條線,往往雙方的好感只是頗弱。由於關係穩定,在他們的友誼之中,並不會出現過多的新鮮感。有了C3,人反而不會到處找尋安慰,那麼就不易與其他人擦出愛的火花。
~
但誰是C3,誰是真正的第三者嗎?真正的C3,彼此之間多數不會分享過多的瑣事,聯絡也不特別頻繁,但遇困難會互相一直支持,遇大喜之事則會彼此分享。在愛情事上遇到問題,C3 會給一些分析或情感支持,但絕不乘虛而入。但真正的第三者,很多時想獲得更多的注意,在他們之間,會像情人分享一切的瑣事,甚至交流之多會與正印相若。雖然會在感情出問題時支持一下,但也在謀算自己的道路。作為情人,如果沒有足夠的聰明智慧,有時是很難分清的。
~
但一個錯誤的決定,往往會使愛情死得更快。我偶然會聽到情侶之中的一方「下令」要踢走C3,但沒幾個月就分手收場。誠然,分手的原因多是「下令」的一方過於強勢,令天平早已失衡,所以「趕走C3」與「分手」只是同為「天平失衡」的結果。但另一方面,「C3的離去」也加速了感情的死亡,因為失去好友的一方很容易責怪對方不體諒自己,加上沒了傾訴的對象,感情就開始土崩瓦解。
~
我所信奉的哲學是大部分人也不會極速出軌的。如果覺得對方身邊有一個C3,那麼其實不必太慌張,對方還是要有自己的朋友的;至於如果不幸遇上真正的第三者,也不應輕易下「逐『友』令」,因為感覺萌生的初期,很多時連自己也未必察覺,所以為免令情人誤會你是在收回他的交友空間,還是好好裝備好自己迎戰吧。

交網友


序:這篇文雖然談「交網友」,但文中的內容,也牽涉不少其他範疇,所以不妨一看,特別是粗體句。
***
「交網友危險嗎?」
~
我會說,其實不然。交網友的風險雖然不算低,但其實如果懂得小心分辨,陷於險境的機會其實與在真實世界交友沒什麼兩樣。
~
雖然說網上交友,不應該洩露太多資訊;地址與一些極敏感的資料當然要好好守密,但如果到了中期,連自己的一些基本資料也不願多言,那麼於對方而言,你也是一個「相當有嫌疑」的人物。對我來說,對任何人的信任也應該是階段式,為了建立關係,承受若干的風險是無可避免的,但絕不可過份。
***
身份檢查
***
其實不論是交網友,還是在現實世界中交朋友,最重要的檢查永遠是「他會不會在你面前塑造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」。換個說法,你所看到的一面,有沒有包括他的其他網路。如果你只擁有某一人的MSN,而他告訴你,他是就讀於中大精算系,他未必是在編故事,但可信性始終不高。但如果你同時擁有他的facebook,看到他打了一個status:「跪求2220 source!」 (這只是例子,要視乎用家習慣),如果還有不少的朋友在下面回應著,那麼可信度就比較高了。當然更要留意的是,「他的朋友」是不是都是well-established 的帳戶,各自擁有「10~20% common,但80~90% 不同」的數百名朋友,因為分身account 是難以做到這個效果的。那麼,你所研究的主帳戶所聲言的,便很可能是一個真實的身份。有一點要特別留意的是,如果status 不必要地詳細,那麼反倒可能是假的:「各位CU IFA的朋友,你們有沒有FINA 2220 source 呀?」這句反而來得古怪,因為一個人的status,多數假定無關者會自動略過,那麼CU IFA FINA 這兩個資訊,反而顯得額外與多餘。
~
有些時候,你可能會假定「所知的越多,他就越可能是真的」,但這句反而是錯誤的。根據非正式統計,過半數的港大學生不知道興漢道在什麼地方,而20%的港大生不知道LE梯是什麼,40% 的人不知道自己學院的Dean(院長)是誰。大部分的人,並不會關注自己所屬群體的每一個細節,反而一般會有自己的傾向。例如我可以把中大晨興can的價格倒背如流,但我不少中大同學,卻不知道晨興的正確位置。一個沒有刻意做過資料搜集的人(這些反而多數是較高級的騙子),所知的一般帶有片面性,這也大致反映他的興趣與習慣所在。
~
但一個低級的騙子,卻有可能連一些很基本的資料也不知道,如果在言談間,他提到CE Maths 只有30MC,那麼你可能要認真去估計這個人到底有沒有認真考過會考。
~
但基本上來說,每一個人對自己所擁有的身份,定必有若干程度的了解與聯繫,但除非他巧合地是一個極度熱衷的人,否則他所認知的並不可能接近完全。而保證身份的正確性,最少可避開一些企圖不以任何真實資料為證據,去騙取你的信任的壞人。當然,要好好地交網友,你也不能是一個無知的人,否則你將無法檢查對方所言。
***
性格與價值觀
~
在相交之初,你不能先透露太多自己的價值觀或興趣,否則對方將投你所好;所以初期,反倒應該建立一個彼此的良好溝通渠道,找出大家的異同,但你必須明白,即使對方沒刻意造假,但人在潛意識中總有美化自己的傾向。例如我寫的文,其實或多或少是代表理想中的自我,而非全然真實的本我,所以別輕易全盤相信對方所說的。
另一個常見的陷阱,其實是自設的。在浩瀚網海之中,能夠成為網友,(或是茫茫人海中成為密友),性格總有不少相同與相合之處,所以不用太懷疑:「會不會有這麼相像?」;但另一方面,也不要把自己的性格,全然投射在對方身上。儘管你們有八九成的相似,也應當記得,你們仍然有顯著的不同。如果一味把自己的價值觀不帶分辨地強加於對方身上,那麼你其實只是與想像中的另一個自己交友。當你有天問:「為什麼他會這樣做?」請先問問自己,其實這是否違反他本人的原則呢?還只是你想像中的「他與你之間的共同信念」?
~
還有,如果大家是真心交網友時,與你對話的往往是比較代表他內心的一個人,但見面之時,也許一些網上看不到的缺點,如衝動,欠缺即時應變能力等就會浮視出來,所以見面時,不妨先為對方的印象打個折。
***
如果對方在早期也沒急著見面,而是讓關係自然地發展,最終到了大家也覺得合宜見面時,加上感覺到對方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,那麼見面也不是真的那麼危險。當然,這些協助判斷的方法,也許不是最好的;而且即使兩個人用上同樣的指引,經驗較淺的人也可能會判斷出錯;甚至即使恰當地用上了最好的方法,也沒法保證一定安全,所以風險,始終要自負。
~
見面必須在公眾地方,我想這是常識吧。如果初識,不論是網友與是朋友,就邀到家坐坐,我相信不用明說,也知道是騙局或是陷阱的機會甚大。而即使是公眾地步,也需要小心自己的飲品與袋子。最怕的反而不是袋子被偷,反而是被人放進一些非法物品。在這處我先不說這麼多,我想你會懂的。
***
而在我眼中,其實網友還分幾類的:
~
Type 0 – 網上「發展」
其實大家在真實世界是認識的,例如是同一個course,卻非同系。但在course 中的個別交流本來始終有限,但網上卻成為增進友誼的渠道,最終化回真實朋友。簡而言之,就是:「在真實世界中相遇,在網上世界相知,回到真實世界中相交。」

Type A 的網友朋友的朋友
這或者是最接近傳統交友模式之一 - fd fd」的一種交網友方法。這通常會在facebook 發生,就是也許大家一同reply 一位好朋友的status,見對方也言之有物,或是內容有幾分有趣,那麼數次過後,加為友人也無不可。這與傳統模式的分別在於2人不是因為原來朋友的安排或是巧合地同場相會而認識,而是在其中一方網上邀約後認識。但特別要留意一點,部分的朋友不太喜歡你擅自認識他的朋友,所以最好先搞清楚這點。而因為這種模式揉合了傳統的互信與創新的互動,一般而言也很有成為好朋友的空間。其中一位現在與我關係很密切的屯門人,就是在兩年多前這樣認識的。這個方法認識的網友,如果夾得來,其實很容易會變為真實世界的朋友。
~
Type B 的網友在網上個別偶遇、有共鳴
對我而言,這其實是在Xanga 認識的網友。大家寫Xanga 時,其實沒預料會被後來的網友看到的,所以所寫的事,一定不會是為某一個特定的「未識之人」而寫的,雖然可能美化了自己,但老實說,數十篇的多樣化的文章,其實或多或少也出賣了一個人的真性情。但要交此類的朋友,多需要彼此在網上也算多言,另外,見面並不容易,因為很容易來得突兀。雖然不易發生,但如果成功,多數也是美滿的。在這三年多,最終轉出真實世界的三位,現在的關係也算很不錯。
~
Type C 的網友在聊天室、遊戲或是論壇相遇
同一個興趣的人,往往會聚集於聊天室,在這過程中開始發展個別的對話也屬正常。但從某個角度來說,交這種網友的風險較高。雖然同樣熱愛某事物,但由於相合的非性格或價值觀方面,除了該共同興趣外,你對他人的其他方面很可能一無所知。甚至只要在有關的聊天室泡上一個月,便可輕易模仿一個真正有同樣興趣的人。因此,人格可能缺乏保證。所以交此類網友宜慎之,而迄今為止,我也沒怎樣個別結交這類網友,更遑論單獨見面。至於室聚,風險雖低一點,但也要特別小心提防。
~
Type D 的「網友」 - 毫無理由
泛指一切來歷不明,就和你說要跟你做網友的人。甚少共同朋友、沒有共同興趣、沒有已知共鳴。那麼只有兩個可能性,就是一個騙徒漫無目的地放魚餌,或是一個社交困難的人絕望地希望一個最少一個人會願意理會他。這類邀請,多是由人生失敗、社交無能或是低級騙子發出的,所以完全不理會是最佳的處理方法。
***
「那麼為什麼要交網友?」
~
其實我們每個人,本來的生活圈子均十分有限。雖然社交正常的人,在朋友數量以至交友深度上,即使不用認識網友也綽綽有餘,但認識的人類型總有限制,例如我,則多是同系或團契的朋友,而網上的可能性是數十倍之廣。更有些時候,你根本不是想找網友,而是你在網上真的遇上了一個極有共鳴的人,你開始考慮是否讓他進入你的facebook世界,甚至是真實世界。我會覺得如果因為「安全」理由,而強迫自己放棄所有機會,那麼其實很浪費。我會建議因著你自己的冒險精神,去設定適合自己的防守框架,「穩中求突破」。
***
跋:
為什麼我會想到寫這篇文章呢?一來我是回應部分友人知道「我有時會跟網友見面」的那份驚奇;另一方面我也想以實例與原則說清,網上交友雖然一定存在風險,但「中伏」者多是因為自己沒好好把關。畢竟網上的世界很大,有限度地在網上拓展人際網絡,也許會找到一些意外的驚喜。最後要聲明的是,如果你要做一件事,如交一個網友,甚至是一個真實世界的朋友,無論你做了多少預防措施,這總帶幾份風險,所以沒人能保證不會出意外;但認清環境,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做最該做的事,這卻是必須的功課。

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

「愛」的演化


真正的情感,是愛「人」,而非愛「條件」。
雖然我很同意,但我卻不得不為此加上註腳。

誠然,起初兩人相交,本是沒什麼情感的交集,不論是友情或是愛情,同性或是異性。大家之所以投契,或是互相欣賞,源於大家有些共同特質。也許是大家對友情有同樣看法,愛聽同一位歌手的歌;也許是一方寧靜地欣賞對方的活躍,而另一方反過來欣賞其細心。然而,這些「條件」往往不是你刻意訂下,而是根據你的內心,去找一位這樣和而不同的人。我絕不相信,在關係剛開始時,你與一個人成為朋友或情人,純粹因為「你就是你」。兩個人能接近,絕非無因。

可是,人總是會變的。隨時間改變,對方的要求也許不同,或許再加上自身的行為改變,這束成了「條件」的契合消失。那麼緣盡之時,這一程經歷也逃不過終須一別。

走筆至此,我想有部分讀者準備敲鍵盤,舉出反例。「我跟誰已經九年了,當初我們所愛的歌手,現在都沒聽了,但我們仍然如昔,你肯定說錯。」

當然,根據我的說法,你們之所以仍是密友,可能是出現了新的「條件」契合,但我所指的並非如此,而是由「條件」到情感的一條路。

隨著時間推移,的確,也許雙方的生活與看法已有差距,如果此時他們才初識,也許話不投機,半句也多。但基於過去「條件」仍然相同的日子,大家的關係早已發芽,無數的回憶與感情,也慢慢深植腦海與心中。在初相交的一段路,雖滲有「條件」性的雜質,但卻無礙彼此交流。固有「條件」當中的關懷與愛,也慢慢被蒸餾至純正的感情。在此並非說從此以後,不論對方是否變成大奸大惡,仍然會始終如昔。而是即使最初的感情不復存在,大家的關係仍然堅固。倘若一天對方走了彎路,所感的是痛心,所想的是把對方帶回來,而不是慢慢遠離。

如果有人在初識我的時候,問我為何視他為朋友,也許我會千言萬語。況且,初相識時說不出因由,我會覺得他只是未看到彼此的契合點。但如果有位老朋友問我,為什麼至今仍視他為摯友,我能肯定地回答:「因為你就是你!」。若然有天,多年的好友跟我說一句:視你為君子之交,正因為你是何文諾!我想我會無言感激。

希望大家最終也能找到,無條件的那份「愛」。

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

暫時中立


如果問我,我支持什麼政黨?我會說,沒一個政黨能有效地代表我。
我的中立,並非是為了政治絕緣而中立的那種,而是權衡後,覺得沒那一方能真正代表我心中的想法,而選擇不傾向任何一方。
~
在我眼中,其實「公義」的核心雖然是不可捨棄的,但在一些細節的位置,其實還是有妥協的空間。無可否認,任何形式的替補或遞補機制,當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令選民的選舉權受影響,但畢竟議員出缺在正常情況下,是一件並不常見的事,那影響,始終有限。而大部分「替補或遞補機制」的問題,均是源於「比例代表制」本身的缺陷。而為什麼不廢除「比例代表制」?畢竟這世界上,其實不存在數學上的完美選舉,「比例代表制」,其實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。「替補或遞補機制」,雖不是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,但我也想說:「補選」其實也非完美。如果少數黨因意外失去一席,而啟動「補選」,新選入議會的,很可能反是多數黨的人物,如果同時考慮公帑使用與時間效率,「替補或遞補機制」未必是一個太壞的做法。
~
我對「拉布」這行為,本身是中立的。對我來說,「拉布」只是手段,我贊同與否,很視乎使用者的最終目的。但「拉布」其實本來是一個不太人道的消耗戰,如非有「凌駕性的公眾利益」,其實不宜動用。「版權修訂條例」、「23條」或是大規模擴大警權的條例,這塊布也許很值得拉。第一次「瘋狂拉布」,如能配合時機,定可喚起公眾的覺醒。以「拉布」作為工具,拖延時間,讓公眾有時間包圍立法會,推翻一條本來會通過的惡法,也許是造福千秋之舉。但當社會意見仍然分歧,或者反對聲音仍然有限時,貿然祭出「拉布」一著,或者只得一時而失民心而舉。
~
文章就先寫到這處,大家先回著,或者我會再推出。

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

領悟


我用了30個月,才真正領悟到這個道理:
「不聯絡,不代表不關心;不『守約』,不代表不重視。」
~
由於記憶殘缺和便於設題,最舊的那段故事,被我大幅改寫了一篇,名字當然也與當事人全然不同,時間也稍作更改。
***
200911月:
~
「何文諾,不如我地聽日一齊去買禮物俾David呀?」
「好呀!到時唔好爽約bor,因為我都有d野想同妳講。」
「知道啦!我又點會爽你約?」
*
或者世事總會有些意外,沒有人能夠確定「明日」會發生什麼事,而這次也不例外:
Rosa,我好唔開心吖,我失戀吖,妳今晚可唔可以陪我吖?」
Tracy,其實可以既不過,其實我本身約咗人
「呢個時候,我唔搵妳,我仲可以搵邊個吖。妳sms 他,之後熄電話陪我,好唔好?」
*
「喂呀對唔住何文諾,我諗我都係陪Tracy啦,下次先再約啦。」
「又話唔會爽約」,我凝望著那深藍色的電話屏幕,我唯一想到的,是我並不重要。一日之間,能夠發生什麼事呢?我發了幾個短訊給Rosa,遺憾的是,她一個也沒有回覆。留言信箱那冰冷的女聲,也許我也懂得模仿了。是她發生了什麼事嗎?是電話沒有電嗎?還是她根本不願意理會我,不重視我?以前的事,都是假象嗎?
*
也許一個「重視」友誼的人,再加上幾分衝動,才是最具毀滅性的。接下來的SMS沒有關懷卻只有質問。最後電話接通了,她只說了幾個字:「俾少少時間我吖。」
如果我當時懂得什麼是空間,也許最後故事並不會變得沒法收拾。接下來的時間,我不住地「道歉」,但其實這只是把Rosa 迫得更緊。
*
十日後的一天,她終於重新釋出善意,這改變,其實是我不配的。可是當時的我,竟然以「傷害過就不可能再信任」為理由,以冷淡的態度悶死了一段本可重生的友情。
*
回望過去,原來自己真的很笨、很笨。
***
往後的日子,我仍然有犯過這些錯誤;有時雖然我沒道明,但當好朋友沒回一個我真的希望對方會回覆的SMS,或是臨時推掉一個自己很重視的約會時,我也會很痛很痛,我會問:「對方到底有重視過我嗎?」
***
隨著年月的過去,經過一段又一段或忙碌或崩潰的時期,我開始真正明白,每一個朋友也有高低潮,也有想回不能回、心傷不想回、想見不相見等的行為。與其說是對方對自己不好,倒不如先想想,會是對方發生了什麼事嗎?心中長存一個記憶,我反而漸漸懂得從幾句對話中,看出對方不快的端倪。對友誼多點信心,有時可以給予一些鼓勵;如果很忙,或沒信心能處理得來,最少心中也有一個概念。
***
在這年final 的時期,有一位好友,我還是隔數天會找一找她的,而她卻常以「在溫書」來拒絕對話,雖然平日她不是勤勞的學生,但我相信她這次她的確希望全力以赴。在質疑與支持之間,我選擇了支持,而在final 過後,一切又的確回復如常。而最後,終於來到了這天:
***
2012514
Eric Ho呀,我聽朝突然要係大學做野做到5點半,而8點半要陪旅伴去食放題吖,雖然原本我承諾咗你,係最後既呢一日會陪你過,但係似乎真係唔係咁易做到。」
以前的我,或者會覺得好唔開心,放題竟可以比這個我視為「一個永遠無法補回」的約定重要。但這次,我由心底深處體諒她。與旅伴放題,絕對是一個出發前不可或缺的前奏;而工作也當然比私約重要。在最後一天留在舊居,故然是一個於我而言十分重要的約定,但易地而處,於她呢?如果我是她,會有怎樣的決定?想了一想,心頭也釋然了。在那一刻,甚至如果她因疲勞而決定缺席,我也會快樂地接受。最後她還是把握時間,來了兩個小時,成為了這個「好友訪舊居」計劃中的最後一員。在她離開的一瞬間,我的心頭只有感謝。
~
看著她離開的身影,我終於發現了,我對友誼的信心,真的徹底回來了。
*****
跋:
因為舊居基本上仍然完整,所以我決定邀友到訪。在這最後的五天,我問自己,我希望與誰分享我過去我19年的成長?如果我沒能讓誰知道我舊居的樣子,我會遺憾嗎?會的話,就把對方請過來吧。但因為這始終是一間沒其他人的屋子,如果沒有完全的互相信任,我是不會發邀請的,而這個邀請,也只會發一次。而亦因為時候有限,我沒能邀了到某幾位朋友,還有一位朋友其實本來我是有心的,你在組聚時卻沒早到太多,所以只能流約。而最後有兩位身在外國,我真的深感遺憾。
~
在關門的一刻,我曾經以為我會猶豫再三,但最後我卻發現,我關門的一下,是多麼的有力,或許這代表我充滿對未來的憧憬,並願意接納過去,迎向未來,這就是新的我,但仍然是 何文諾。

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

心情日記 - 轉捩點


心情日記[1]
~
回望剛過了的一個學期,我可說是滿意了。這個學期,我選擇了挑戰6major2個精算試的組合;這其實算是我給自己的一個挑戰,雖然對比起做大事的人,這只是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,但我是很認真看待這次的「小考驗」。
~
最後,雖然我還要在final 期間搬離自己從一歲起的居所,到一個我去年「與朋友對話」系列[2]中才認識、然後愛上的區份;但我總算還能好好的考好這8個試。也許是因為我能在適當的時候向額外的工作say no,讓我不致重演Year 2 上學期因為時間分配失當而崩潰的慘事。這個學期,雖然很忙;但真的很充實。
~
我真的後悔的事,其實只有一件:我很多時沒「專心」上堂。我的「專心」定義其實與常人有點不同,我對自己的要求是「懂的可以遊魂,不懂的要立即專注」。這個學期,我完全做不到。有時是因為趕功課而整堂沒能專心聽課,有時卻是因為自己沒控制好手上的電話,讓自己在不恰當的時候,也與別人SMS。到了學期完結之時,雖然我真的能把大部分的內容補回來,但既然教授在場,我怎麼會沒好好聽課。再一次「專心」,是我為自己餘下大學生涯,所定下的一個要求。有好朋友看對了:「雖然你上堂仍然像year 1 般,隻字不抄;但我看得出來,你的心態,改變了。」如果沒了這提醒,也許我連我變了,也不曉得。
~
雖然友誼本來應該是具有雙向性,但這個月我確是沒怎支持朋友。我知道有時短回可能會令人不快,但感瀲有你們的體諒,特別是Quality 與阿四,還有Helen。雖然妳們經常說,平日我對人好,有些時候應該要有「回報」,但其實我也沒為你們做什麼。今日在清理SMS 時,看到妳們長長的SMS,心中總帶幾份愧疚。在這個高壓的環境下,壓力頗高時我會選擇與人傾訴;但當情況不容樂觀卻仍有轉機則獨力奮戰;全然崩潰時則會與友盡訴心中情。但就是因為這個特性,偶然我也會忽略了身邊的朋友;而願意被「揮之則來、呼之則去」的人,委實不多。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一句,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,我根本不會捱得過去。當然,單程路是行不通的,所以從此之後,我會重新去重視,並且更重視自己的付出。
~
還有的是,近來的記性實在很差,所以如果有飯數未找,或是說了要約你但未暈風聲,請私下再聯絡我;我絕非不願意或無心記住,只是近來發生了太多的事,這些活動安排,有時真的照顧不到。這30天,因為我的心情已經不能再承受其他人的故事,在這處,我向信任我、找過我但被我拒於門外的幾位朋友,說一聲:「對不起,希望你明白我的苦衷吧。」
~
一切,就在這處結束;
一切,都是新的開始。

寫於2012510
新居正式入伙翌日,Year 2 挑戰完滿結束之時。


[1] 我對自己「心情日記」系列的要求是比一般文章還要低的,所以組織會更鬆散
[2] 「與朋友對話」是20115月至9月的一個「計劃」,除了不停地與朋友單獨對話外,多數選址還是會在我或是對方所居住的區份,以逐步了解香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