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

「中」「港」情

或者,我「中港兩邊走」的形象已經深入民心,以致當我在中大的崇基團契中宣佈我要搬家時,大家竟異口同聲地問道:「咁你點去Kong U呀?」那一下我帶半分錯愕,之後便孕育出這篇文章。
~
我是就讀於禮賢會幼稚園的,亦即我今日的教會(但這是另一個巧合)。而禮賢會,就在HKU 的旁邊。還記得當年媽語重心長的說:「如果你中學能入讀英皇、大學能進港大,一切都在這個十字路口完成,那麼媽就此生無憾了。」望子成龍的她,似乎忘了我是要讀小學的。但怎麼也好,對港大的一些「感情」,就也在這時開始萌生。
~
往後小學六年,我與港大之間再無交集。後來,我媽願望的前半段實現了,我進了那所紅磚屋讀中學,這樣就度過了六個寒暑。從中一開始光顧港大飯堂、參加由英皇與港大協辦「開開心心學英語」,港大校園漸漸成為了我腦海中「大學校園」的原型。在往後幾年,作為一個「英皇仔」,每年也會進幾次港大的。中六初期更接了一份「英皇仔」補習,對方家長指定了要在某港大CANTEEN 內補習,令我終於成為一位「比港大freshman 更認得路的人」。
~
拔尖那年,其實我最初還是打算進港大的,但與兩大日益增加的相處,讓我重新定義了什麼是「大學」,也明白到自己,其實是還有其他更合適自己的選擇。
~
有一句話,其實並沒說錯:「Interview,其實不是一個單向的選擇過程;inter - view,就如『相睇』,大家其實也在互相了解。」
~
最初讓我開始思遷的,是兩大之間的文化差異,無可否認HKU 是一個更自由、更開放的地方,可惜這也孕育出我眼中的那變了質的舍堂文化。當時我認為,在大學我應會以學業為重,而且我知道,過份豐富的社交生活,並不適合我。我是一個比較喜歡與教授對話的學生,而港大學生與大部分教授之間那無法跨越的距離,也是令我卻步的一個原因。還有,我覺得與中大學生的相處,似乎更讓我放鬆。或者我很難羅列出每一個原因,我只知道,我跟中大「有feel」,到我最後決定填上CU IFAA 時,我是沒半點猶疑的。
在中大的這二年,我對中大的愛日深,從大O到通識部、從通識部到團契一路以來的生活,每一刻也在溫暖我心。所以,我覺得人生中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正確決定,是選了中大。
那麼,為什麼我還是會經常在港大出現呢?其一,當然是我常說的圖書館問題。如果你同時是兩邊圖書館的常客,你會明白的。而且港大圖書館對我來說,有時就像一個鄰近我家的自修室。除了功能性的原因,還有一些情感上的因素:港大內及其附近的道路,好歹我也走了十多年,那種淡淡的感情是一直存在。加上幾位對我來說,也算頗重要的友人,也身在港大之內,所以我的心仍然有一部分是留在了港大,而我的身體,也會偶爾在故地重遊。
如果中大是我決定廝守終生的對象;那麼也許港大,就是我始終無法忘懷的舊暗戀對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