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
這麼遠,那麼近


「數公尺與數千公里的距離,最大的分別,也許是前者比後者更能阻礙人的溝通。」
***
近來,我的某位朋友遠赴外地交流一年,在這一年之中,SMS 與見面已經不再可能,餘下的,似乎只有「上線聊天」一法。數天之後,我覺得這個方法實在太慢了,才安裝了Skype。彼此是在撥通了「電話」之後才驚覺,這次通話才能算第一次真正的「電話對話」,因為之前撥過的電話,都是「另有目的」;這是第一次我純粹為了了解這位朋友的近況而致電對方的。
~
雖然Skype 的計時器一直在無情地提醒著我,我到底「浪費」了多少的時間在它的身上,但我還是在談了54分鐘後,才不情不願地回到工作的懷抱當中。掛線之外,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,「為什麼我從來沒撥過一通電話給對方呢?」我給自己的藉口是:「我知道對方很忙。」
***
活在香港,我們實在有太多事要忙、也有太多的朋友,以致即使偶爾遇上一位好朋友,或許也不會多花十數分鐘的時間談談近況。我們要趕Paper、趕Project、趕功課,所以我們把這些珍貴的時間一再往後推。因為我們知道,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,我們之間的距離總不會超過數十公里。我們覺得,「找天談談」,實在是一件不太困難的事;SMS 的方便,更讓我們誤以為要與朋友溝通,實在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。沒錯,SMS 的確有其獨特的功能及意義,但長期依賴SMS 的關係,卻注定難以長久。就是這種「還不容易嘛」的心態,讓我們與朋友之間的距離,一天比一天的遠;而我也不得不承認,我也是當中的一份子。分享是一個習慣、通電是一個習慣、共膳也是一個習慣,每日如此,也許十分自然;但如果暫停了數月,大家心中也會有一份顧忌,怯於重新聯絡,就是這樣,我們在無意中,便一個個人擠出自己的生活圈之中,而且再也沒把他們找回來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的實際距離(physical distance)也許不會怎麼改變,但在人與人之間的心牆卻一天比一天的厚。我們在世界地圖的距離是多麼的近,但心靈卻是多麼的遠。
***
我曾經說過,「出國」是一個有趣的分餾器。總會有一批朋友在你離開以後,就輕易的遺忘了你,到你回來時,那情已經不再;也有一批朋友一直也記著你,會經常嘗試與你聯繫,地理上的距離反而令他們更在意、更關心你;最有趣的一種莫過於是在你出國以後才更明白你的好,縱使分隔兩地,卻能把關係推進另一個層次。
~
也許弔詭的是,有時人是要在分隔兩地之後才會更珍惜。因為大部分的聯絡方法也失了效,我們才懂得去珍惜那僅有的連繫;因為分隔兩地,我們才曉得每次聯絡的珍貴。於是,我們放下手頭上的工作,真正的去投入一段對話。加上在外地的生活往往比本港更休閒,也多了一些值得分享的話題,所以彼此的距離反而近了。也許是因為彼此的距離是那麼的遠,我們才有動力去跨過幾千公里的鴻溝,把彼此的距離拉近,就像是要向誰證明距離並不是什麼限制似的。
***
也許在向上天證明「距離並不是什麼」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提醒自己,別讓忙碌的生活淹沒了自己,謀殺了友誼。因為線斷了,就不易重新連上;也別讓久未聯絡背後所帶來的不安,把一個個重生的機會扼殺在襁褓之中。

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

情已逝?還是從未建立?


2011628 晴轉大雨
「你覺唔覺得我們隔離檯的4個人的關係好疏離?」
「我覺呀,我估唔到妳都留意到bor。」
「他們傾咗咁耐,都好似好小心翼翼咁傾計;他們其實應該識咗一段長時間,甚至係每日共膳,但點解都仲係咁既呢?」
「也許他們畢竟是同事,利害關係令他們不敢暢所欲言。加上他們是4人同坐,怎也不可能及得上我們2人對話吧的『質素』。」
「都係既。但每日相約午膳,卻無實際交流,咁其實都真係幾可悲。」
~
這段對話雖短,但卻深印腦海中。
***
今日的一場聚會,卻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到這種疏離感。其實彼此也算相識多年,加上一段時間沒有見面,又有人要離港遠走,我以為在這場聚會之中,能感受到那種情。但事實卻恰好相反,也許是因為彼此之間沒有真的熟透,談話的時候,近乎都巧妙地避開了一些有關個人的事,總括而言就是只談風月,不問私事。那種流於表面的交流,真的令人窒息。
~
回家的時候,我不禁問自己。到底是「情已逝」,還是根本沒有出現過?反覆思考之後,我想是後者。一群人一起上堂或食飯,做一些沒什麼難度的事,是不會增進情誼的。要增進情誼,只有兩種方法。第一種是一群人一起擁有一個特別的經歷:如一起上莊、一起去交流團、一起玩OCAMP、一起為籌備某個活動全程投入,只有這些真正算得上經歷、會製造回憶的行為,才會令一群人真的成為「朋友」。不過這也是有時限的,如果只是一直搞簡簡單單的組聚、re-u,卻欠缺一些深層次的對話或是一些新的共同經歷(如一起自由行、為自己團隊搞一個屬於自己的Camp、甚至簡單如逐一的deep-sharing),那麼不消兩年,大家昔日的美好時光,便會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之中變成歷史。第二種是一對一的交流:可以是經常性的電話接觸、一場長達四小時的面對面深層對話、一起乘電車、在對方的宿舍屈蛇談一整夜、甚至是漫無目的地在商場亂闖,只要在那段時間內,彼此的專注力是放在對方的身上,那麼就足夠了。只屬於兩人的私人時間,是一段深厚友誼不可或缺的。一對一的交流,雖然有時可拓展為三人行,但彼此之間的關係(ABBCCA)一定要是非一般的好否則共處時間的質素便會大大下降。
~
現今流行的組聚、re-u,很多時以玩games、八掛一下各人的消息為主,沒錯,這些活動的確能夠把讓各人維持最基本的聯繫,讓彼此之間不覺得陌生。但這些組聚、re-u 就如罐頭食品,沒錯,在短期內是能維持生命,但在長期而言,卻於整個群體無益。雖然看起來會有點刻意,但如果能在共同回憶建立後的短期之內,多讓組內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,並讓這成為習慣,在某個適當的時候,再召集這一批人一起再共譜一個回憶,彼此的關係定必會更為穩固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
看到一名朋友忽然在Facebook 說出一句:「有時候人之所以感到孤獨,並不是沒有人關心,而是你在乎的人沒有關心你。」心中便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衝動,想要把這分享出去。想不到,在短短一小時之內,已經有20位朋友按下了Like,似乎這的確是一個普遍的現象,甚至可說是不少人心中的一個缺口。
~
要談這個,就要回歸到人「犯賤的理性」,沒錯,人或多或少也有點「犯賤」。在芸芸眾多朋友之中,總會有一些比較主動關心你的,也會有些是不知因為什麼原因,而令你特別關心或在意的。但對於會主動關心我們的人、我們有時會比較不在意,因為我們那「犯賤的理性」其實很清楚,那些主動關心我們的朋友,即使不把他們放在自己的主焦點內,他們還會支持自己的,過了一段時間,你可能會覺得他們的關心是可預期的、亦可能是有點「不值錢」,到了一個極端的情況時,你甚至會覺得對方「有點煩」。而你會發現,你最初因為某些原因而特別在意的那些人,是分了兩類:一是完全不理會你的私事,但沒癮的你很快便會無視了這類人;二則是對方也當你是朋友,也會偶然釋出一點關心,但就是那種不確定性,令你在無形反而會更留意:「這次的事,他會在意嗎?」在心理學上,隨機而時有時無的「獎勵」,比持續而恆常的「獎勵」,更為吸引人以及動物去做一件事。所以你會慢慢更為重視對方,但由於你的「輸出」開始變得非常穩定,你會得不到對方的重視。只有一個偶然的情況才會帶來自然而美好的結局,就是雙方一開始也互相欣賞、互相關心,彼此的輸出讓雙方也變得完全,此時你算是「找到了」。
~
如果不幸陷於不對等的關係的稍劣勢當中,那麼可以怎樣做?我發現其中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,是先多作交流、見面,建構一些經歷與回憶,然後偶然強調自己真的是視對方為好友。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情誼的加深,慢慢對方也會開始更重視你這位朋友,彼此的關係就會更堅固,也更對等。但如果對方一開始就只視你為泛泛之交,那麼這方法不但不奏效,還會有相當的負面影響;但如果在對方的心中,你算是介乎朋友與好朋友之間,那麼此方法用得著的機會就頗大。
*******
謹借朋友SMS 之中的一句話作結:「要維繫一段友誼、就像種花,照顧不周就會枯萎,所以有時我寧可少栽些花,好好培養我現在所擁有的。」

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

從信任到友誼


「好朋友對我來說,太難定義了。」從一位喜愛隨心的朋友的口中聽到這一句,的確教我有點驚訝。
「也許根本不需要一個定義,只是感覺好就可以了。」認識我的朋友也許會覺得,我這個回應有點反常。
「可是心的感覺會變,就以我的心為例,它就經常的變動,讓我自己都無法猜透。」
「幸好我對一位朋友的感覺是不常變,也許這是我的優點之一吧。」
~
但問題始終沒有解決:「到底什麼才算好朋友?」
~
這一個疑問,我抄進了隨身的手提電話之內,讓自己隨時思考。一直到今日的「組聚」,我才找到解答問題的一個契機。雖然之前一直也有一些模糊的想法,但是兩次的中秋聚才令我找到一個自己有信心說出來的答案 即使未必是對的。
~
談友誼,也許就避免不了從「信任」開始。「什麼是信任?」
~
今日組聚,組媽有感而發,說要相信大學時才相識的朋友,其實很困難,因為你或者要在一、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,去決定是否信任一個人。我說其實「工作上」的信任,其實不難給出;真正困難的,是給出一種「屬關係」的信任。
~
能夠借三千元(金額因人而異)給某人而不擔心,是信任。能夠把一份工作交給某人,有信心他即使沒人監督也會盡心地完成,也是信任。願意把重要帳戶的密碼告訴某人,當然是信任。但這些都不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一種信任,這些只是相信對方的品格,例如相信他是誠實可靠,與一段關係中的信心是兩碼子的事。你會問?那麼把自己暗戀誰人的事實、與朋友之間的不和等坦誠相告,算是屬於我所談的那種信任嗎?不盡然是。雖然這些內容與情感有關,但你很大程度上,是因為相信對方不會張揚,所以敢說,在本質上,這也是有關品格的信心。
~
那麼到底怎樣的「信」,才是一種真正「屬關係」的信?
~
那就是敢於說出自己心中所想,行出自己想行之事,又有信心彼此的關係不會因此而改變。你相信「只要自己並非刻意破壞關係,那麼無論你做什麼事,在長遠而言,彼此的關係不會受到任何影響。」That is, you could sincerely believe that if your intention is not “evil”, the relationship would remain intact in the long run regardless of any particular action.
~
對一個普通朋友,你或者會顧忌,把某個想法說出來會否令你在對方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;對一個普通朋友,你會顧忌自己的某個短訊或者某個句子會否給對方一種很Odd的感覺,令彼此的關係慢慢疏離。你會擔心在這一瞬間你會否過分介入對方的決定,到頭來對方反而怪了你。
~
在真正的好朋友之間,你卻不需要過分憂慮,因為你相信對方最後也會明白你。相信對方會明白你,這不是代表在他眼中,你凡事都是好的。一個真心但對方卻不同意的想法,一個偶然用詞失當的短訊,一個忽然過分的關心,也許會在短期內對關係有一定影響;但你卻有信心,長遠而言,關係不會有任何的損害,因為對方明白而且願意接納你這個人。每一個人也有缺陷,也會偶然造出一些「失當」的行為,甚至會令好朋友在一時之間也未能接受;但你卻清楚地知道,最終他還是會「回來」的,而且完全不打折扣。對好朋友有這一份信心,就是「屬關係」的信。沒有這份信,就算不上真正的好朋友。
~
好朋友,更是一名引路者。真正的好朋友願意以心吐出真言,為的是對方的改進,而非希望得到信任或讚許。在關係之中,盡可能提點對方,而完全不怕會損害關係,那才是好朋友之間的情誼。如果怕這會影響關係,那就代表「屬關係」的信任仍未建立,也未能正式成為真正的好朋友。雖然有時可能你會看錯了,也有些人的確有點頑固,聽後對方可能會不認同,也有可能是即使認同卻沒有什麼改變。但如果對方真的已經視你為好友,那最少這些善意的提點不會成為關係破裂的導火線,而是當成你願意交心的證據。
~
在真正的友誼之中,也就等於在「愛」當中。在「愛」當中,我們應該可以放開自己的恐懼,真正地以心靈相交。

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

可見的將來?


最後一約,我聽到的不再是「再見」,而是百感交集的一句「下年見。」在那一瞬間我忽然覺得,下一年距離我很遠、很遠。讀過IFA 的每一個人、IFA 的每一位職員,也說這一年像是90%濃度的巧克力,苦中只有微甜。再加上團契的工作、與UGFN PASS 一職,我可以肯定這會是艱辛的一年。雖然我心中知道,比起某些人來說,我根本不算什麼。但對我來說,仍然是一個挑戰。
~
從這個中秋的晚上看,Year 2會是異常漫長的一年;但我知道,當我明年再看著那月光的時候,我會認為Year 2 是轉瞬即逝的一年,因為回望過去,總是會有「輕舟已過『一整年』」的感覺。
***
在中學的時候,我總是覺得一年很快就會過去,而自己也不會有什麼的變化。看到的還不是那些老師與同學嘛?難道自己會形象大變嗎?一年後發生的事,其實不難預料;那僅餘的變數,可能就是到底是KKLee 還是廖Sir 教我數學,蕭生是否仍然與我同班,僅此而已。
~
但來到大學,開始覺得一切的變化都來得太快,不僅沒有抓住的希望,甚至連在心中留下一幀「照片」也有難度。下年會是什麼老師,教得怎樣,於我而言,只是一堆未知數,除了幾位恆久不變的IFA 教授。與別的教授淡淡交會過,也許今日已忘了他的樣子。在一年之內,會遇上什麼老師、什麼的同學,最後會與誰成為朋友,根本沒有人知道。就如我與最後一約的主角,在初見之時,彼此是有點反感的,但今日卻成為好朋友;而當初認為是會同行一段路的那一位,卻分道而行。
***
我曾想為最後這約的主角送上一份小禮物,當是為這位將往外國交流的朋友送別。雖然我所選的這份禮物並不昂貴,但卻勝在可以隨自己的心意選擇寫上什麼,像是把回憶封進盒內。我懷著期待,來到銅鑼灣某商場的那個熟悉的位置。當我看到昔日那充滿回憶的地方竟然成為了一時裝店的時候,我的心倒揪了一下;不只是因為買不到禮物,更是因為是象徵心意的一間間小店,最後還是支持不著,一個個地倒下。我們的世界,還剩下了什麼?上一次來,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,雖然不算是一段短的時間,但我認為,這種小店是「有權」留下來的。赤裸裸事實卻證明了,原來是我錯了。不甘心的我,隨後在附近數間商場走過一回,但也沒找到類似的小店。雖然我依然相信,香港還會是有的,但應該也成了瀕危動物的一員。看到它的命運,再環顧自己家附近的食肆,我已經不再敢說,什麼才算「可見的將來」。是半年?是三個月?還是只有短促的一個月。也許從我出生開始,這個世界就變得這樣的快,只是身為眾多觀察者之一的我,到了這半年才慢慢發現這一切。
***
迎月之夜,我們乘的是全程的電車,從黃昏乘到晚上,再穿過屬於小孩子的公園。原來,我們與燈籠的距離已經很遙遠,再也沒法回到從前。我說過與這位朋友有很多很多的不同,但也許有一件事,是我們都愛的:是懷緬舊事。還有的是,我終於找到一位更愛「雙黃蓮蓉」的朋友。在我們的心目中,價格更高的「雙黃白蓮蓉」,只屬次選。
*******
我是在4月的時候,才意識到原來變化是可以這樣的快。所以在這個暑假,我約了25位我的朋友,一一詳談:短則三小時,長則一整天。我希望在我心中,能留下這刻我對你們的印象;在若干年後,再與你們分享,我們在這些年間,到底改變了什麼。也許我們是千年如一日;也許是雖然改變了,但「好壞守恆」;也有可能是脫胎換骨,成了新造的人。
~
雖然「與朋友對話」這個計劃在名義上已經結束,但我仍會繼續邀約,可能是「相約在大學」;也可能是「相聚鬧市中」。當然,我也期待有人先把我約出來。 J 我還在期待著每一場的對話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