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

興趣與依附


雖然已經在Facebook 問了朋友們有什麼好Café,但答案似乎未能令人滿意。除了「Café de Coral」分明是惡作劇,「Hit the road」與「Arousal Café 雖然看來不錯,但都是下午2時多才開始營業的Café,並未能滿足我與友人午聚的需要。因此我只得繼續求問Open Rice。平日在瀏覽的過程之中,我也會留意食家的食評數量,如果只有一至二篇,我會直接跳過其食評,因為很有可能是該食店偽裝食客的。我今日卻在這過程之中,發現了疑似出自Sophy 筆下的食評。完全一致的帳號名稱,與無數吻合的線索,印證了這個事實,而她原來是一位「殿堂食家」。
~
怎麼她從來沒有提過這個習慣的呢?我心中有一個小小的疑問,不過我早已知道,要猜透她的內心根本是沒有可能的。而另一方面,她在Open Rice 所推介的餐廳也似乎不合今日之約的要求,那麼我便決定順道問一問她,會不會有什麼沒寫出來的好推介。想不到這一問,卻知道了更多的故事,也完善我的人際關係理論。
~
Sophy,我約了朋友在銅鑼灣食飯啊。妳有什麼好推介呀?此外,我已經發現了妳的秘密基地了,Open Rice殿堂食家。」
「哈哈,竟然給你發現了。」
「如果妳沒取一個同樣的帳名,我還不可能找到妳呢!不過竟然妳取了一樣的名字,那麼應該就是不介意別人知道啦。」
~
「你也不是第一個發現的了,而且我也不介意啦。不過,其實我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我有這個興趣。這是有原因的,我覺得在別人眼中,我所做的事很有可能只是很無謂,很沒有意義,甚至是在扮野。在意別人看法的我,怕的就是別人知道之後,認為我無聊,所以我為了維護自己這個興趣,寧可保持神秘。」
(天音:你這麼預設立場,根本沒有給對方說介意的機會啊。)
~
就拿我為例,我在發現了朋友的有關動漫、古代漢服之類的BLOG 之後,我只會更欣賞他們。而我本身也不怕被說『做作』,否則我的氣旋預測與各樣的文章,也不會放在最公開的地方。我甚至會覺得,如果沒有一種別人眼中所謂『不實用』的興趣,那麼那個人就是一直在『生存以上,生活以下』的區域之中過活。如果真的要像某些成功人士般,全身投入,做每一件事也算計可以得到多少,我覺得這真的是一種悲劇。能夠仍然擁有自己的興趣,不被這個世代所淹沒,是一件何等美好的事。我支持妳啊,Sophy。」
~
「多謝你啊。小女子先回去下廚了,你與朋友好好地聚一聚吧。」
******
當綠燈轉成灰燈,我也同步出門了。這一段對話雖短,但我卻從中得到不少的啟發。在心理學上,成人在愛情關係之中會有四種依附模式,分別名為SecurePreoccupiedDismissiveFearful。但從我這一整年來的觀察,我發現這個理論還可以再推廣,到一般的友誼甚至網絡行為之上。
~
Secure 的人,我認識不少。他們有不少都有Blog,當中也許可細分為兩類,一種比較主動,一種比較謹慎。當中比較謹慎的一派,會在熟絡之後,私下給出BLOG LINK。至於Preoccupied的一群,則一般在Facebook 與朋友圈之間多表露情感,如果得到別人注意,或是有人關心、記得當中的內容,他們則會感到異常的溫暖。而一般而言,只要進入他們網上世界的一部分,就很容易得到他們整個網路世界的資料,因為他們實在很願意公開自己的事,但經常感到空虛卻是他們的通病。Dismissive 的朋友,卻一般難以深交,因為他們會傾向否定深厚關係的重要性,如果記得他們的事太多,他們甚至會很不安;在網絡世界之中,他們可能把自己的身份多重割裂,在不同forum 可能用不同的帳名,而你將難以找到一個點,可以把一切連接起來。而Fearful 的一批,帳名可能會是統一的,但你卻不會找到一個直接的link,可以進入對方的另一個世界,但只要你簡單地搜索一下,也許你會發現更多。但在內心深處,他們還是想有人懂的,所以他們會在有意無意之間,留下一些線索。
~
我發現友誼的失敗,有時是因為不明白或不接受對方的attachment type,對於不少人來說,preoccupied 的人是最可怕,因為他們大概會想知道身邊一切所發生的事,對於每個人的近況,也會有點了解,而他們是最易感到關係中的不快,亦最易為他人帶來壓力。但跟preoccupied 的人close 起來,也有不少的「好處」,你有麻煩的時候,preoccupied 的朋友通常是最快伸出援手,因為他們比較敏感,明白別人的需要。
~
拿同樣的方法去跟preoccupied dismissive的人相處,總會碰得一面也是灰。因為對於preoccupied 的人來說,你越能記得他,說得出他的事,他就越快樂;但對於Dismissive 的人來說,這根本是一場保密災難,他也有可能會一下子就把你掃出門外;而Secure 的呢?就會有一個限度,過了某個點之後,他們就會開始有點不安了。
~
朋友、情人、父子、母女之間的問題很多,而當中不少的衝突,也是因為不了解對方的依附類型,把對方想成跟自己的類型一樣。一個preoccupied 的人,假設了對方也是,結果卡得對方半死。一個女兒可能暗中很關心媽媽,但卻不會表達出來,甚至裝得冷冷的。如果大家最後也能明白對方的心態,那世界就完美多了。
********
這四個分類出現還只有幾十年的時候,可能會有一些偏差。而這MODEL 主要用於情侶關係之上,當中有關友情與網上行為的表現,更是由我本人推導而成,並未有文獻支持,請大家注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