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

選擇困難
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在圖書館或自修室等地方找位子坐下來時,會有以下的現象:
如果位置很多,你總是很快就隨心地選了一個位子坐下來;如果只有一至兩個位子,你也會很快地佔據了那個位子,然後安心地開始工作。那麼在什麼時候,選位子會成為一個漫長的過程?
~
就 是當圖書館是七至八成滿時,人找位子往往需要花費最長的時間。因為從一個角度來看,位子仍然不算少,不怕在找尋的過程之中,會失去了所有的「工作間」;而 剩下的位置之多,也令人很容易相信更好的就在附近,從而放棄眼前的機會。但坐下了,不遠處又好像有更好的,但轉眼間,別人就坐下了。有時一批學生衝進來把 圖書館佔據得近乎全滿,你才急急忙忙地找自己身邊最近的位置坐下。
***
其實,這道理往往不只適用於此,在人生路上的抉擇,也依從這規則。貧窮世界的人,往往不會有選擇的煩惱,因為「擁有」,對於他們來說,已經是最好的事。但在香港生活的我們,我們抱怨的原因,往往是我們沒有做「對」了選擇,而所謂沒有做對,其實是快樂度比想像中低。但 我們又有沒有想過,能夠擁有其一,已經是一種很大的祝福?也許大家在internship、旅行、census job Ocamp 之中糾纏,或是在選擇HKUCUUST 等學校時想破腦袋。我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去想,而是在選擇的過程中,要提醒自己已經是幸福的一群,因為上天已經給了我們選擇。而在選擇過後,即使未如理想, 也不必抱怨,在想「如果我當時有選那個位置就好了」或是「如果我有接CENSUS JOB 就好了」:因為在「痛苦」的選擇過程之中,你已經用上當時自己所有擁有的資料來作出分析,而在當時,作出的決定已經是最好的選擇。也不要抱怨自己沒有獲得所有所需的資訊,因為資訊的數量,可說是近乎無限,而一般而言,人也是覺得在已經得到差不多足夠的資料後行事的,所以你要確信,即使結果未如理想,仍然不是選擇過程的錯。
~
另 外,就是你永遠沒法知道另一選擇會帶來的結局,因為「選擇二」最終沒有發生,所以你也無從得知最終的結局。也許你會看到原本你打算加入的那個群體共度了一 個快樂的時光,但這並不保證當你在內的時候,事件也會那麼的美好。不是說你是一個「破壞者」,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或事件之間的串連,實在過於微妙,只要最初的情況有丁點的改變,也可引致完全不同的結果,所以,別以自己看到的「美好」來否定自己最初的選擇。
~
我記得袁老師說過一句,「如果兩件事看起來真的差不多的好,那麼不要讓自己陷於極大的選擇困難之中,就隨心地挑一個就好了。」當年,我不表認同;但經歷越多,便越明白這一句的內在意義。我猜,我真的懂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